《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在京发布

VSole2023-11-07 09:57:24

11月1日上午,《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从理论、实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法律监督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并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职能。为进一步加强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双赢,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共同编写完成《蓝皮书》。

《蓝皮书》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发展进程、工作开展概况、诉源治理、未来展望四个部分,回顾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北京、河北、上海、浙江、重庆、广东等地的实践情况,并对实践成效进行总结,还聚焦App个人信息违法、人脸识别、隐私面单等重点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主办,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及北京等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律师、互联网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

法律公益诉讼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
11月1日上午,《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专门设立公益诉讼条款,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范相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切实履行好公益诉讼检察的法定职责。
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当天,由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个人信息保护单独民事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被告田某被判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9512.7元。
欧盟委员会发布《数据法案》草案,消除私营和公共部门获取数据的障碍,强化个人和企业对其数据的控制。受俄乌冲突等国际局势影响,网络攻击事件频发,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包括俄罗斯、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发布警报,要求本国组织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保持警惕,强化网络安全防御。
适逢百年变局时代,也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必须直面国情国力重大考验,坚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网络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它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
2021 年 8 月 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它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
法院审理查明,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被告人但某利用其经营手机生意认识相关人员的便利,先后将被告人王某、许某等通讯运营商网点、卖场营业人员拉入多个拉新微信群,并在微信群内转发拉新操作流程。其中但某获利5万余元、王某获利9千余元、许某获利7千余元。
VSole
网络安全专家